此时,齐煊用尽全力撞开大牢门,木框压倒,一眼便见奄奄一息的楚琰。他一把将她抱起,护在怀中,奋力穿过火焰,楚琰虚弱地靠在他的肩膀上。
火势愈发凶猛,逃生的路被堵得严严实实。齐煊顶着烈焰和浓烟,寻找出路。火焰灼烧着他的肌肤,浓烟呛得他几乎窒息,步伐仍没停下。刺鼻的气味让人几乎窒息。齐煊试图捂住楚琰的口鼻,自己也强忍着呛人的烟雾,眼睛被熏得通红。
房梁在火舌的舔舐下,发出“噼啪”作响的脆裂声,终是失去了支撑,发出一声巨响,开始往下坠落。那一瞬间,时间仿佛凝固了,巨大的木梁带着火光和灼热的灰烬,直直地朝他们砸来。
齐煊抱紧她,为避开坠落的房梁,被逼到角落。燃烧的房梁彻底切断了他俩的逃生的去路。
他们被逼到角落,他紧紧握住楚琰的手,感觉她的手缓缓地滑落,气若游丝。齐煊的心猛然漏了一拍,神色慌张,“父皇已经答应让你继续卖保险了。楚琰,你要是死了,那些客户都要被朱元乾撬走了……”
楚琰睁开眼睛,吃力地喘着气,“他,撬不走……”
齐煊的嘴角微微上扬,眼中闪烁希望的光芒。齐煊四处张望,搀扶着她朝那扇窗户一步步靠近。火焰在身旁咆哮,似乎随时准备吞噬他们。齐煊用力踢开窗边的碎石,用尽全力将窗户的门洞踹开。
忽而一片光亮在他们面前展现,外面的空气瞬间涌入,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,让他们感到一阵解脱。齐煊先将楚琰托举出去,然后自己紧随其后,奋力爬出那扇窗户。
逃离火海,跌落在地时,两人都已筋疲力尽。男主的手臂上布满了烧伤的痕迹,女主的脸上也沾满了灰烬和汗水,两人相视一笑。
尚书府正堂,众人跪在堂下,太监站在正中央宣读圣旨。
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
今朝廷为广施仁政,普惠于民,特扶持保险之业,以安百姓生计。允准政府前入股保险,助其隆盛,福泽绵延。
鉴荣尚书为国效力,忠心耿耿,特赦其子荣铭晟之过,免其追究。荣尚书复为原职,仍掌尚书一职,继续襄助朝政,以昭圣恩。
钦此。
“谢主隆恩。”众人齐声道。
齐煊代表接过圣旨,起身,楚琰便迫不及待地追问道,“陛下怎会突然改变主意,同意官府银财入驻保险事业?”
思绪飘远……
齐煊跪在殿前,一直抬手呈上奏折,“请父皇御览,此乃关乎国计民生之策。”
金銮殿上,金龙盘旋。唯有老皇帝父子二人站立于殿中央,气氛如临大敌。
老皇帝身穿龙袍,威严尽显,双眉紧锁,目光如炬,直视跪于殿中的齐煊,声音如雷霆震怒:“齐煊,你纵容所辖之地,以官银入股保险,此举甚为大胆,已违规制,可有此事?”
齐煊叩拜在地,心中虽有波澜,但面色如常,声音沉稳而笃定,道:“父亲圣明,儿所为并非私利,乃为社稷计。官府资金入股保险行业,实有两大益处。其一,官府可因此加强对民间保险事业监管,防范乱象于未然,保民生之安定。若无此举,恐有奸商鱼目混珠,扰乱市场,损害百姓利益。”
手持奏章,齐煊缓缓起身,目光坚定,继续说道:“其二,若此保险事业获利,官府可从中分润,充实国库,此为长远之策。国库充盈,则可施惠于民,造福四方。这不仅仅是为当下之利,更为长治久安之计。”
老皇帝闻言,眼中闪过思索,冷声问道:“如此说来,于社稷有利?”
连年灾荒,庄稼失收,各地收不上来税,导致国库空虚,入不敷出。
若真能增加一项财税收入,减轻国家负担,有何不可?
齐煊深吸一口气,再度拜伏,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:“父皇,儿臣还欲求一事。若能使百姓参与由官府牵头之惠民保障,民心自安,百业兴旺。官府以自身之力,带动民间之信任,则可得民心,聚民力。此举非为一时之利,乃为长久之策,愿父皇明鉴。”
老皇帝凝神思量,目光渐缓,殿内寂静无声,齐煊的话回荡在金銮殿上,带来一丝深远的思考,“惠民险?”
齐煊躬身作揖,“是的,父皇。全国百姓都可以参与的共济惠民险,为百姓保障基本的就医费用。本朝泱泱大国,人口超千万。每人都参与惠民险,共济需要救济的百姓,互惠互保。”
“呈上奏折。”老皇帝思索后说道。
“儿臣遵旨,还请父皇放人。”齐煊深深一拜。